|
职称 |
教授 |
出生年月 |
1958年1月 |
研究方向 |
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 |
电话 |
13804565129 |
邮编 |
150080 |
电子邮箱 |
wanghongqi36@126.com |
王宏起 |
通讯地址 |
哈尔滨市学府路52号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区)111信箱 |
个人简介
王宏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9),龙江学者(2007,2011),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7),黑龙江省劳模(2017),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化分会常务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管理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负责人,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科学术创新团队“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带头人,黑龙江省劳模与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并担任《技术经济》等期刊编委。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评估“优秀”),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多项,以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和省长特别奖1项;为政府及企业提供科技规划与咨询报告100多份,获省主要领导批示12人次,效果显著。
教育经历
2003.03-2006.03哈尔滨工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00.03-2002.07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
1986.09-1989.01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 硕士
1978.03-1981.12哈尔滨科技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学士
工作经历:
2008.11-至今 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2002.04-2008.10 哈尔滨理工大学 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教授、博导
1997.09-2002.03 哈尔滨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硕导
1982.03-1997.08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系 助教、讲师、副教授、硕导
1975.07-1978.0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果树场 知青
代表性研究成果
[1] 推进黑龙江省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咨询服务报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0年
[2] 区域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
[3] 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综合优势及其实现路径与管理方法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5年
[4]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管理及科技资源配置研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
[5] 农村药品供应链系统创新与优化工程.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 2008年
[6] 基于WTO的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战略管理研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7] 高新技术企业综合优势理论与方法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6年
[8] 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与评价系统研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1年
[9]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成管理研究——以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例.科学出版社.2013
[1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1401800).哈长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在研(子课题负责人)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62).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生态化演进机理、集成服务模式与管理方法研究.已结题(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62).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优势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 已结题,评估优秀(负责人)
[13]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2010GXS5D198).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模式与管理方法研究. 已结题(负责人)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33).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综合优势及其实现路径与管理方法研究. 已结题,评估优秀(负责人)
[15] 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2007FY140300)“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试点建设与推广”已结题,(子项目负责人)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20)“区域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理论与方法研究” 已结题,评估优秀(负责人)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73006)“高新技术企业综合优势理论与方法研究” 已结题,评估优秀(负责人)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670025)“高新技术产品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已结题,评估优秀(负责人)
[19] 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11): 153-165.(CSSCI)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科研管理,2018 39 (2): 143-151. (CSSCI)
[21] 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基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4):81-94. (CSSCI)
[22]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Chinese industries[J].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2013,58:961-970.(SCI&EI)
[23] Cross domain adaptation by learning partially shared classifiers and weighting source data points in the shared subspaces[J].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18,29(6):237-248.(SCI&EI)
[24]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4. (CSSCI)
[25] 基于规则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方法及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1,(4):51-58. (CSSCI)
[26] 企业主导优势及其选择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0,(7): 151-157.(CSSCI)
[27]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综合优势发展路径与演化规律[J].科学学研究. 2009, 27(7):999-1004.(CSSCI)
[28]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科技计划支持策略[J].科研管理. 2008.(3): 53-59.(CSSCI)
[29] 企业综合优势理论研究[J].管理世界.2005,(4):151-152.(CSSCI)
[30] 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学习及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5,(3):72-76.(CSSCI)
[31] 高新技术产品综合认定方法及应用研究[J].管理世界.2002,10(3): 145-146.(CSSCI)
[32] 高新技术产品综合分类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2,(8): 109- 113.(CSSCI)
[33]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界定和使用规范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 23(4):8-11.(CSSCI);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新技术产业化》2002,(4)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