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是大学永恒的使命,也是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王卫老师的职业定位与理想追求。庚子之春,病毒肆虐神州,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同时也打乱了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拥有六年教龄的王卫老师虽然算不上“老”教师,但对于教学却总有着自己的想法。“在线教学以网络为平台,我和学生分别在电脑的两端,我拿什么留住我的学生?”这是王卫老师在收到线上开学的第一时间的思考。
王卫副教授在开展线上教学
在收到线上开学的第一时间,王卫老师就着手准备在线教学课程。准备网络授课所需要的麦克风与数位板等辅助器材、完善线上教学资源、针对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平台、组织学生测试平台等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线下课堂中的王卫老师风趣幽默,喜欢互动,而到了线上一切可能不一样了,更多的时间,善于思考的他常常在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对于学生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线上课堂?在非实体课堂上如何管理课堂?更关键的是,如何将学生留在我的课堂?
课前——做好“编剧”,用好的“剧本”留住学生
在王卫老师眼中,如果把一门课比作一部电视剧,那么课程设计就是“编剧”,而不同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必然不应相同。例如,《管理技能开发》尚无网上教学视频,课程组选择“超星平台”,分工合作录制视频。王卫老师为确保音频最佳效果,一次次反复录制和观看视频,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了最优的视频质量。针对课程内容将整体课程整合为多个主题模块,确保每个主题模块下的每次课程也相对独立与完整,课程之间的逻辑梳理与层层递进,保证了学生学习体验的完整性。为了能够满足教学效果与学生需求,王卫老师反复对比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多个平台选择,最终选择了以ZOOM为主的直播平台。
《管理技能开发》在线课程模块
课中——做好“导演”,用好的“表演”留住学生
即使有了好的剧本,也需要优秀的“导演”与敬业的“演员”,虽说在线课堂是学生观看老师的“表演”,但在王卫老师看来,老师在其中并不是充当“演员”的角色,而是要做好“导演”,让学生参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扮演好“演员”角色。王卫老师为保证教学质量,多个终端并行保证教学顺利推行。“笔记本+外接屏幕”保证投屏与平台可同时观看,“麦克风”保证直播语音更加清晰,“数位板”用于保证板书直播的效果;“手机”用于实时关注微信群动态……为了能够保证学生课堂注意力,王卫老师突击学习了在线教学成熟案例与在线教学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个年龄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因此,录制的视频多数以10分钟左右为标准,而且采用在线翻转课堂的片段化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可能更符合学生注意力的特点。王卫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直播形式,通过直播分享屏幕方式讲解,充分结合内容特点与学生学习状态反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WORD直播、PPT直播或板书直播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观看视频、直播讲解、讨论穿插进行。
采用板书直播并实时反馈学生学习状态
课后——做好“后期”,用好的“悬念”留住学生
为了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学习的连贯性,王卫老师所留的课后作业往往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例如,案例观点作业限定时间通过微信群拍照上传,后面上传的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前面学生的观点,补充作答,巩固课堂内容并督促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在线教学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王卫老师而言,“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未改变,多手段多平台协同推进更加强化了在线授课效果。
微信群中的课后互动
这就是王卫老师日常在线教学的一个缩影。王卫老师目前是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虽然六年的教龄并不长,六年来的踏踏实实与勤勤肯肯也让王卫老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科研方面,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四项省部级课题并发表多篇论文;教学方面,曾获黑龙江省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三等奖等。2020年春季学期主要讲授的《管理技能开发》就是王卫老师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的主讲课程,正是经历了参赛过程一次次提升与完善,《管理技能开发》从曾经的板书课发展为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为如今的线上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教师则是这文化传承的使者。王卫老师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承,更加重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在他的课堂上,给学生的并不是句号,而更多的是问号。他的理想课堂不是带领学生寻找既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希望能够带领学生寻找多种答案,寻找多种可能。当然,他最喜欢听到和看到的,还是在一门课结束后或者某一天收到学生的微信:“你之后还会给我们上什么课?”“希望毕业了还能有机会回母校再蹭你的课。”这一刻,他感觉,他真的留住了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