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三年计划(2018-2020)
依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关于编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经济与管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方案》以及学科发展实际,编制本工作计划。
1.2018-2020年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到2020年,确立并加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根据国家及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改革。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健全“引培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重点培养、引进领军人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保持学科现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转变,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取得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科综合排名力争进入全国B级前列。秉承“顶天立地”的学科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构建国际化合作和交流平台,增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力争产生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大幅度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2. 2018-2020年学科建设内容
2.1人才培养
2018年,培育特色课程1门,力争获批省部级教学项目1-2项。
2019年,力争获得省级教学项目1-2项。
2020年,培育特色课程1门,力争获批省部级教学项目1-2项。
所需政策支持:学校支持教学骨干参加高水平教学研讨会;支持申报省级以上特色课程。
2.2师资队伍建设
2018,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3-4人,柔性引进兼职高层次人才1-2名,新增高层次人才1人。
2019年,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3-4人,柔性引进兼职高层次人才1-2名,新增高层次人才1-2人。
2020年,建立健全岗位设置和合理流动制度,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3-5名,新增高层次人才1-2人,力争新增一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
所需政策支持:学校助力学科领军人才和柔性人才引进工作,利用学校影响和资源帮助学科联系、接洽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比照同层次高校提升薪酬和福利待遇,特殊人才试行“一人一议”;设立专职科研人员,不要求完成教学工作量(或只要求承担一门课程教学工作),完成的论文、获得科研项目和成果奖励等科研成果作为考核依据,制定专门的绩效体系和考核办法。
2.3团队建设
本学科目前形成了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技术经济及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其中,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战略管理两个方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团队成员和结构比较固定,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比较鲜明,需要进一步充实团队成员,完善团队结构。企业管理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形成研究特色。
2.4科学研究
2018年,新增国家级项目1-2项,发表国内顶级刊物论文6篇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5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2部。
2019年,新增国家级项目2-3项,发表国内顶级刊物论文9篇以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2部。
2020年,健全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新增国家级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5项,发表国内顶级刊物论文8篇以上,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以上。
所需政策支持:学校支持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学校加大高水平成果奖励和项目申报资助力度
2.5社会服务
2018年,有2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被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采用,承接企业横向课题、被企业采用重要的研究成果1-2项,为社会培训管理人才60人以上。
2019年,有3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被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采用,承接企业横向课题、被企业采用重要的研究成果1-2项,为社会培训管理人才70人以上。
2020年,有5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被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采用,承接企业横向课题、被企业采用重要的研究成果2-3项,为社会培训管理人才80人以上。
所需政策支持:学校积极为学科争取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和决策咨询项目;学校积极为学科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并与校友企业建立广泛联系。
2.6文化传承创新
2018年,进行学科梯队思想教育与培训
2019年,进行学术道德研讨和培训
2020年,凝练学科精神,构筑学科文化品牌。
2.7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8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3次左右;派出访问学者1-2名;接受国际留学生4人以上。
2019年: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1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3次左右;派出访问学者1-2名;接受国际留学生4人以上。
2020年: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1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5次左右;派出访问学者2-3名;接受国际留学生5人以上;并争取派出研究生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和学习;力争开启与国外著名高校实质性合作。
所需政策支持:学校助力学科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学校支持具有国外访学经历的老师短期(3-6个月)出国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