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纯(会计85级),1966年6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会计专业,经济学博士,高级会计师,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庆市委组织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工作时,先后担任过副科长、科长、总会计师、常务副经理等职务,于2001年3月任井下作业分公司经理。
作为国家石油战线的杰出代表,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者,作为一名中国企业五百强之首的大庆油田的企业经理人,王新纯充分发挥自己擅于经营管理、精于经济分析的专业特长,以企业发展为本,以国家需要为己任,艰苦创业,忘我工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将一个新成立的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发展成为拥有员工近万名,固定资产20多亿元,经营领域由原来三项猛增到现在的钻井、修井、压裂、油维作业、机械制造、环保项目、关停井治理等七大业务领域,经济规模达到了25亿元以上的全国最大、竞争实力最强、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为大庆油田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鉴于他的骄人业绩,王新纯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廉洁勤政模范、大庆市首届杰出青年企业家、黑龙江省优秀厂长(经理)、第12届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新纯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荣誉后,在接受许多媒体的采访时,给记者留下了博学的印象。他能将许多历史名著中的精彩章节熟练地背诵出来,对中外管理的一些经典事例更是随口道来。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大庆创建“百年油田”的实践中,新一代大庆石油人秉承铁人精神,用知识报效祖国和企业。几年间,王新纯使大庆井下作业分公司的资产从合并重组时的15亿元,发展到现在的26亿多元,公司经济规模年增长达到30%以上。
2000年,大庆油田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将大庆油田井下分公司和修井分公司合并重组,组成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年仅35岁的王新纯出任经理。他面临的是主营业务钻井、修井、压裂工作量严重不足,近万名员工、104个基层小队,一年至少有两个多月无活可干的局面。
王新纯知道不同业务、不同思维的“两家人”走进“一家门”,思考问题和处事方式差异性很大,甚至有天壤之别。如何融合?王新纯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能力,让他抓住了两个字:规范。用规范的力量,让所有的人都在规范的跑道内奔跑,其中也包括自己。
整整半年,王新纯跑基层,请专家,出台了10个方面50个管理办法、4种内部经营机制和议事规则。为了保证这些规范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他组织成立了督办部门。在一周时间内,督办部门督办的问题最多时达100多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落实情况咋样,到什么程度,没落实的原因是什么,王新纯心里都有数。
王新纯针对传统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实际,总结出“以基层为根、以员工为本、下管一级、内部模拟市场”的管理经验,就是让公司内部的各基层队形成甲、乙方关系,用市场之手取代行政之手。属下20多个大队级单位,如今谁给谁供应产品、谁为谁提供服务,都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动作,按照甲乙方的关系来相处,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质量,又提高了企业效益,员工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以员工为本,王新纯的诠释让员工十分感动。他说,企业的发展惠及不到员工,发展便失去意义。领导一旦有了这样的认识,以人为本就会得到真正的体现。一次,王新纯到基层调研,感觉有一点饿,便走入正在吃午饭的工人中间,拿了个馒头吃了一口,凉的。瞬间,他把眼泪与馒头一起咽下。他在批评下级的同时,也深深自责,他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没过几天,7辆餐车送到了压裂大队。如今,井下所有的野外施工队都有了野外营房车,里面的空调、微波炉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随后,大庆井下员工有了一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从前偏僻的丰收家属区有了鸟语花香,每一位困难员工都能得到及时帮助。
王新纯出任经理后,坚信一切问题和困难只有靠发展来解决。他请来专家、教授、工程院院士与本公司领导班子和员工代表一起对公司把脉会诊,给公司进行了战略定位:以钻井、修井、压裂和油田服务维护为主,集科研、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服务为一体,发挥油田维护、改造挖潜、开发投产的主力军作用,依靠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装备、一流队伍和一流的服务,开发国内外市场,成为主业突出、多元发展、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依此定位,他的目光现实而又长远,确立了“三年过渡、五年做强、十年跨越”的发展战略。
发展,说起来容易,做好却很难。在大庆油田内部市场,王新纯要求员工要做到最好。他说,大庆是我们立足的根据地、生存的大本营、服务的主战场。优质服务、诚信服务必须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这一观念,通过大会小会灌输,狠批猛批等,现已转变为一种企业行为。由此,在大庆油田及国内外市场,他树起了大庆井下诚信服务的品牌。
油田内部市场稳步发展后,王新纯随后就着眼于油田外部市场的开拓。王新纯要求员工,在给甲方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甲方解决技术问题。在延长油矿、在吉林油田、在陕北南泥湾等国内市场,他们采用新技术施工,并为甲方献计献策,不仅使甲方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使自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王新纯的这种全新的市场观,使大庆井下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在大庆井下的施工地点中,出现了感人的场景:在延安,甲方挂出了“向大庆人致敬”的特大条幅;在陕北,甲方杀猪宰羊送到大庆井下的营房驻地;在吉林,甲方主动送来火车票,催大庆井下的员工赶快回家过年……
在施工队伍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王新纯也盯着国外市场,实施着跨国经营战略。他说,企业要做强,一定要打开国外市场。2002年,印尼时局动荡,在呼啸的枪声中,很多国际石油公司的代表跑了,王新纯他们却在坚守,他要为企业的发展拿到一份订单,因为第一份订单不寻常。在枪炮声中,大庆井下作业分公司终于拿下了印尼修井项目的合同。随后,钻井项目打入了印尼市场,获得了千万美元的合同……如今,这个分公司已与美国、阿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意向合同。现在,这个分公司的海内外市场收入达到了2.5亿元。利润是重要的,但王新纯认为更重要的一是要培养员工的市场意识,二是培养一支过硬的队伍,以谋长远发展。
王新纯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因此,他出任经理后,会开得最多、最长的是技术座谈会。
曾经有上级领导和技术专家在“诊断”井下作业分公司的压裂技术时,提出一个很尖锐、然而又是核心的问题:压裂的技术和方案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不论多深的井,不论什么情况,都用同样配方的压裂,都用6立方米的沙子,俗称“老六方”问题。
为了解决“老六方”问题,王新纯在科技会上说得最多的是要解放思想,适应现在油田地质条件变化。他反复强调与时俱进的科技思想,使一项项科技新成果,应用到油田的科技增油中。
一个大型的技术服务公司,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王新纯确定井下作业分公司的科研方向就是要为油田的勘探找储量,为油田的开发提高采收率,用强大的技术实力去占领市场。几年来,王新纯全面创新科技体系,重奖科研人员,整合科技资源,针对生产中的难点、市场中的焦点,对重大课题实施“课题制”,开展全新的科研攻关。仅用4年的时间,大庆井下作业分公司研究的薄隔层、二氧化碳压力等一批新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技术换资源的神奇力量。作为石油人的后代,王新纯的愿望是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石油。他说,资源有限,而技术无限。他们公司也要学国外石油公司,走以技术换资源的路子,把技术当着一种产业来经营,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合并之时,上万人要重组。每一步的调整,都会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利益。重组初期时,王新纯的办公室最热闹,有时甚至是推不开门,堵门的是一条长长的“说情”队伍……
谁都不答应,谁都会得罪。答应一人得罪万人,这是王新纯当时心里的真实写照。最后,他真的一个人都没答应。重组一年后,搞民意测验,计算机网上投票。王新纯心里说有底又没底。心里无底,是因为得罪了那么多人,裁了一半的部门,两家公司进行了百分之百的调整融合;心里有底,是因为他心底无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企业、为员工。当最终投票结果是100%的满意票时,他喜悦的心情无法言表。他说,真心为员工、为企业,员工是看得清楚的。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第一年的满票,是因为王新纯的公平公正,第二年至第四年的满票,是他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人品。很多员工对记者解释为何要投王新纯满意票时,他们形象地说,他(王新纯)当时没有给他们枣,是他们看到了王新纯给他们种下了西瓜。现在人们都知道,只要是为一线员工办好事、办实事的,在王新纯那里都是绿灯。
王新纯说,缺乏学习能力对企业领导者是致命的。王新纯是个学习迷,钻进书店可以站着读几个小时的书。知识的积累,使他对企业宏观和微观的驾驭更加得心应手。有好多亲戚朋友和员工心中有解不开的“结”找他谈心时,王新纯能从心理、社会、现实等方面帮他们解开。一位亲戚评价王新纯说,王新纯没有给他任何有形的东西,却给了他很多受用的精神动力。王新纯在很多人心中成了“心理顾问”。王新纯认为,现代企业领导要有这种能力。
王新纯在4年时间里,拉直了一个个问号,给了人们一个叹号。大庆井下在短短几年内就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完成了一个个艰难而成功的跨越,扛起了一面“全面和谐持续有效发展”的大旗。(转自中国石油报2005年9月6日)